鼎足而立解释_四字成语
鼎足而立
名称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鼎足而立 |
释义 | 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
拼音 | dǐng zú ér lì |
类别 | 偏正式中性四字古代常用 |
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
示例 | 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鼎足而立。 |
用法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词性 | 鼎足而立是中性词。 |
繁体 | |
近义词 | 三足鼎立(sān zú dǐng lì):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圆形;三足;两耳。像三条腿的鼎那样立着。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分庭抗礼(fēn tíng kàng lǐ):庭:庭院;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不分上下。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 鼎足而三(dǐng zú ér sān):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相持不下(xiāng chí bù xià):不下:不能解决。指双方势均力敌;互相抗争;各不相让;谁也战胜不了对方。 |
反义词 | 定于一尊(dìng yú yī zūn):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合而为一(hé ér wéi yī):两个或更多的事物合成一个。 归于一统 |
英文翻译 | stand like the legs of a tripod |
谜语 | 三国时代 |
成语开头相关:
成语首字母相关:
成语结尾相关:
鼎足而立造句:
1、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鼎足而立。
2、三家电脑公司鼎足而立。
3、战国七雄鼎足而立,各国皆有吞并海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纳八方之野心,一时间,华夏大地,风云变幻,狼烟四起,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4、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有时万马齐喑、万籁俱寂,有时风起云涌、风云际会,只有卓尔不群,手眼通天的豪杰之士,才能力挽狂澜,鼎足而立!
5、若二国连和,共为唇齿,进则可以兼吞天下,退则可以鼎足而立。
6、本文讲述主人公郑毅从人间界不名一文的小子成长为神界震慑一方的霸主,期间经历精彩无比,同时修真,魔法,科技的文明鼎足而立,互争高下。
7、成帝绥和元年,采纳何武的建议,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又把大司马、大司空的俸禄提高到与丞相相等,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
8、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它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与解释性报道和客观性报道鼎足而立。
9、“三国”时期,魏蜀吴鼎足而立,各自都有吞并他国,统一天下的雄心。
10、且狡焉思启,何国蔑有?英、法忌俄实甚,若联为掎角,鼎足而立之,即谓事在旦夕可也。
11、旺角是与铜锣湾鼎足而立的主要购物区。
12、唐代的花鸟画与山水画同人物画鼎足而立。
成语接龙:
立功立事:立:建树。指树立功勋与事业。
事不宜迟: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迟徊观望:犹言迟疑观望。
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产生;发出。
叹老嗟卑:感叹年已老大而犹未显达。
卑不足道:道:说,讲。指卑下得不值一提。
道傍之筑:比喻无法成功的事。
筑室反耕:筑:建造;反:通“返”,归返。指部队做长久驻扎的打算。
耕者让畔,行者让路:畔:田界。耕田的人把田界所占的地面让给对方,走路的人让开路给对方行走。形容礼让已成为社会风气。
相关成语:
商彝夏鼎 商彝周鼎 三分鼎立 问鼎中原 钟鼎山林 笙歌鼎沸 负鼎之愿 三足鼎立 问鼎轻重 大名鼎鼎 春秋鼎盛 人声鼎沸 重裀列鼎 天下鼎沸 鼎足而立 瓦棺篆鼎 拔山扛鼎 潜图问鼎 一代鼎臣 富在知足 沾沾自足 翘足可待 顿足不前 顿足搥胸 车尘马足 鼎足而立 齐足并驰 头足倒置 足不履影 知足无求 立足之地 重足屏息 蹑手蹑足 何足挂齿 履足差肩 摩顶至足 得马折足 胁肩絫足 娓娓而谈 稇载而归 总而言之 恭而敬之 不欢而散 笑而不答 树欲静而风不止 犯而勿校 周而复生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见幾而作 迎刃而理 不恶而严 嫣然而笑 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比肩而立 知一而不知二 死而死矣 玉立亭亭 修身立节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单孑独立 角立杰出 渊亭山立 身无立锥 鹤立鸡群 长身鹤立 巍然挺立 修辞立诚 无立锥之地 当机立断 当机立决 带罪立功 名不虚立 立命安身 立人达人 英英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