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的近义词
虚无
虚无的近义词
飘渺(piāo miǎo):
⒈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真实(zhēn shí):⒈ 与事实相符。
空无(kōng wú):⒈ 佛教语。谓一切事物从因缘生,唯心所造,了无自性。
存在(cún zài):⒈ 事物持续地占据着时间和空间;实际上有,还没有消失。
虚无的反义词
实际(shí jì):
⒈ 真实的情况。
词语解释
虚无[ xū wú ]
⒈ 荒诞无稽。
英nothingness,nihility;
⒉ 天空。
例高标连汗漫,向望接虚无。——柳宗元《省试观庆云图》诗。
英sky;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虚无”。
⒉ 道家用以指“道”的本体。谓道体虚无,故能包容万物;性合于道,故有而若无,实而若虚。
引《庄子·刻意》:“夫恬惔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文子·十守》:“故静漠者神明之宅,虚无者道之所居。”
《淮南子·俶真训》:“是故虚无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
⒊ 谓清静无欲,无所爱恶。
引《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吕氏春秋·知度》:“君服性命之情,去爱恶之心,用虚无为本。”
高诱 注:“虚无,无所爱恶也。”
宋 王禹偁 《贺册尊号表》:“尚以为法天之义,可以体刚健而奉高明;崇道之名,可以守虚无而务清浄。”
清 唐甄 《潜书·破祟》:“庄周 伤道丧世乱,由于利慾,而矫之以虚无。虚无非差也,无之所以求其有也。”
⒋ 天空;清虚之境。
引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然后扬节而上浮,凌惊风,歷骇猋,乘虚无,与神俱。”
唐 杜甫 《白帝楼》诗:“漠漠虚无里,连连睥睨侵。”
仇兆鳌 注:“太虚之际,城堞上侵,极言城之高峻。”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七:“桂林 石山怪伟,东南所无。 韩退之 谓‘山如碧玉簪。’……近时 刘叔治 云:‘环城五里皆奇石,疑是虚无海上山。’皆极其形容。”
明 何景明 《自武陵至沅陵道中杂诗》之九:“青壁结烟靄,縹緲凌虚无。”
⒌ 谓荒诞无稽。
引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譎诡,此乱道之根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世人以 刘向 作金不成,便谓索隐行怪,好传虚无,所撰《列仙》,皆復妄作。”
宋 欧阳修 《六一笔记·老氏说》:“老子 为书,比其餘诸子以为简要也……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
⒍ 空无所有。
引唐 杜甫 《热》诗之一:“雷霆空霹靂,云雨竟虚无。”
清 金农 《憩王屋山后十方院》诗之一:“斗室虚无隘九州,萧条还作采真游。”
鲁迅 《野草·求乞者》:“我将用无所为和沉默求乞……我至少将得到虚无。”
⒎ 指想象或理想。
引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
⒏ 盲目地否定一切或排斥一切。参见“虚无主义”。见“虚无”。
引巴金 《谈<灭亡>》:“这八句关于‘最先起来反抗压迫的人’的诗绝非表现‘革命也灭亡不革命也灭亡’的虚无悲观的思想。”
国语辞典
虚无[ xū wú ]
⒈ 太空、天空。
引唐·柳宗元〈省试观庆云图〉诗:「高标连汗漫,迥望接虚无。」
⒉ 道家指道的空灵本体。
引《淮南子·精神》:「虚无者,道之所居也。」
《汉书·卷六二· 司马迁传》:「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虚无词语接龙
无咎无誉:咎:过失;誉:称扬、赞美。既没有错误,也没有功绩。比喻工作表现一般。
誉不绝口:不住地称赞。
口诛笔伐:口:指言语;诛:责罚;笔:指文字。伐:征讨。用言语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伐罪吊人:见“伐罪吊民”。
人不人,鬼不鬼:不像人样,也不像鬼样。指人的面目怪异难看。
鬼出神入:见“鬼出电入”。
入火赴汤:喻不避艰险。
汤去三面:《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因以“汤去三面”泛言普施仁德。
面如凝脂:凝脂:凝结的脂肪。比喻脸色洁白柔滑。
脂膏不润:比喻为人廉洁,不贪财物。
润笔之绢: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
相关词语
虚恬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酌盈剂虚 捣虚批吭 虚宁 虚论浮谈 虚寂 悬虚 捣虚 恬虚 虚彻 谬采虚声 虚妄 虚文缛节 虚敞 野调无腔 立贤无方 国士无双 融洽无间 等无间缘 无宁 无往不复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肆言无忌 路无拾遗 无根无蒂 风月无边 完美无缺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无边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