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的近义词
三伏
三伏的近义词
三伏的反义词
头伏(tóu fú):
⒈ 三伏之一;见“初伏”
词语解释
三伏[ sān fú ]
⒈ 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十天;然后是中伏,十天或二十天;再后是末伏,十天。
例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关汉卿《窦娥冤》
英the three ten-day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
⒉ 专指末伏。
英the last of the three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
引证解释
⒈ 即初伏、中伏、末伏。农历夏至后第三庚日起为初伏,第四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起为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引《初学记》卷四引《阴阳书》:“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三伏渐终,九夏将谢。”
宋 梅尧臣 《中伏日永叔遗冰》诗:“日色若炎火,正当三伏时。”
清 方文 《张道人园居歌》:“今年暑热何太酷,五月中旬似三伏。”
王西彦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的牛》:“三伏之后,还有三八二十四个秋老虎哩。”
⒉
引指末伏。农谚:“头伏芝麻二伏豆,三伏里头种菉豆。”
⒊ 三面埋伏;三重伏兵。
引《左传·隐公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衷 戎 师,前后击之,尽殪” 唐 孔颖达 疏:“衷 戎 师者,谓 戎 师在三伏之中。”
《新唐书·叛臣传上·僕固怀恩》:“令 高彦崇、浑日进、李光逸 设三伏以待。”
《新唐书·北狄传·契丹》:“张九节 为三伏伺之, 万荣 穷,与家奴轻骑走 潞河 东。”
国语辞典
三伏[ sān fú ]
⒈ 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分别为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引《金瓶梅·第八回》:「那时正值三伏天道,十分炎热。」
《红楼梦·第六七回》:「今年三伏里雨水少,这果子树上都有虫。」
⒉ 三重伏兵。
引《旧唐书·卷一二一·仆固怀恩传》:「玚令高彦崇、浑日进、李光逸等设三伏以待之,贼半渡,伏发,合击而走之。」
英语three periods forming the hottest periods of summer, from mid-July to mid-August, namely: 初伏 (mid-July), 中伏 (late July to early August), 末伏 (mid-August)
法语trois périodes formant les périodes les plus chaudes de l\'été, de mi-Juillet à la mi-août
三伏词语接龙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尸:横尸在地。形容杀人众多。
里应外合: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与里面接应相结合。
合衷共济:犹言同心协力。
济弱锄强:济:帮助。锄:铲除。帮助弱者,铲除强暴。
强为欢笑:强:勉强。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欢笑的样子。
笑逐颜开: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逐:驱使;颜:脸面。
开利除害:犹言兴利除弊。
害起肘腋:肘腋:比喻切近的地方。比喻变乱发生在内部或身旁
腋肘之患:形容产生于身旁的祸患。
患得患失:患:忧虑。没有时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恐怕失去。指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
失之东隅:早上丢失了(晚上又收回来);比喻开始失败(最后取得成功)。
相关词语
三千营 忙三迭四 三鱼 三大运动 第三者 三十六玉皇 三大户 三街两市 三角髻 三山 三五门 捱三顶五 东宫三少 三番子 三元白法 均茵伏 伏刃 消伏 鸿隐凤伏 伏虎林 终伏 擿伏发隐 驯伏 伏枥 伏寇 伏尸 奸伏 昼伏 伏愆 伏维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