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人诗词 > 正文内容

庾肩吾的诗词诗集

ju67kgfg64个月前 (09-03)诗人诗词3

    庾肩吾(487-551),字子慎,一作慎之。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世居江陵。初为晋安王国常侍,同刘孝威、徐摛诸人号称“高斋学士”。简文即位,进度支尚书,有集十卷。历仕太子中庶子、进度支尚书、江州剌史等职,封武康县侯。工诗,其诗雕琢辞采,讲究声律。胡 应麟称其诗“风神秀相,洞合唐规”。《书品》为其重要的书法论著,文中挑选了以东汉张芝居首的草、隶书家共128人,按品位分高、中、低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三级。此书的特点在于不是就每件作品加以品评,而是就每一级集中综合品评,区分优劣。

    主要成就

      庾肩吾,南朝梁文学家。字子慎,一作慎之。原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八岁能赋诗。初为晋安王萧纲国常侍,历任云麾参军、兼记室参军。王好文学,为太子,开文德省,招纳文士,与刘孝威、江伯摇、孔敬通、申子悦、徐昉、徐摛、王囿、孔铄、鲍至等十人同被赏接,又受命抄撰众籍,丰其果馔,号为“高斋学士”。

      萧纲即帝位(简文帝),任度支尚书。侯景至建康,矫诏遣肩吾使江州招降萧大心,他乘机逃至会稽,间道奔江陵投萧绎,任江州刺史,领义阳太守,封武康县侯。卒赠散骑常侍、中书令。工诗赋。诗与徐摛齐名,早期多为奉和应制、侍宴、谢启一类酬应之作,风格靡丽,为“宫体诗”创始人之一。但某些诗句如“路高村反出,林长鸟更稀。寒云间石起,秋叶下山飞”(《游甑山》),“泉飞疑度雨,云积似重楼”(《寻周处士弘让》)等,写景较生动。诗歌形式上讲求对仗,注重声律,对后来律诗的形成有所贡献。

      明胡应麟《诗薮》称其“风神秀相,洞合唐规”,王夫之《古诗品选》推为“近体之宗祊”。晚年经乱,诗风有所转变,如《乱后行经吴邮亭》等诗,抒发对时代动乱的感慨,情辞慷慨,笔力较为雄健。又善书法,著有《书品》传世,叙述书法源流演变,评论历代书法家之特色,颇受后人重视。《隋书·经籍志》载其有集十卷,但唐李贺已经感叹不得见其遗文(《还自会稽歌序》)。明张溥辑有《庾度支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人物生平

      梁简文帝萧纲初封晋安王,庾肩吾为晋安国常侍。萧纲迁镇,庾肩吾也随同迁转,历任云麾参军,并兼记室参军。萧纲喜好文学,招纳文士,庾肩吾和徐□、刘孝威等同被赏接,又受命抄撰书籍,当时号为高斋学士。简文帝萧纲继位后,以庾肩吾为度支尚书。后侯景至建康,矫诏遣庾肩吾使江州招降萧大心,他乘机逃至会稽,转赴江陵,投奔萧绎,封武康县侯,《梁书》及《南史》庾肩吾传都未明记其生卒年和年岁。

      梁元帝27岁时所作《法宝联璧序》,记庾肩吾为48岁,可以推知其生年。庾信于承圣二年(553)封武康县侯,袭父爵,则庾肩吾当卒于此年。元帝萧绎为作墓志。

      庾肩吾历任萧纲府中属官,当时盛行的宫体诗,他是推波助澜者之一。现存的诗文,多为应制、奉和、侍宴、谢启这一类酬应之作,但象“路高村反出,林长鸟更稀。寒云间石起,秋叶下山飞”(《游甑山》),“泉飞疑度雨,云积似重楼”(《寻周处士弘让》)等句写景还很生动。他的《乱后行经吴邮亭》一诗,对侯景之乱也颇有悲愤之情。由于他讲求声律,有一些五言诗已经具备了五言律诗的雏形。

      庾肩吾还是一位书法家,著有《书品》,叙述书法的源流演变,评论历代书法家的特色,颇受后人的重视。

    庾肩吾的诗词

    赋得横吹曲长安道

    桂宫连复道,黄山开广路。远听平陵钟,遥识新丰树。

    合殿生光彩,离宫起烟雾。日落歌吹还,尘飞车马度。

    赋得有所思

    佳期竟不归,春日坐芳菲。拂匣看离扇,开箱见别衣。

    井梧生未合,宫槐卷复稀。不及衔泥燕,从来相逐飞。

    洛阳道

    徼道临河曲,层城傍洛川。金门才出柳,桐井半含泉。

    日起罘罳外,车回双阙前。潘生时未返,遥心徒眷然。

    长安有狭斜行

    长安有曲陌,曲陌不容幰。路逢双绮襦,问君居近远。

    我居临御沟,可识不可求。长子登麟阁,次子侍龙楼。

    少子无高位,聊从金马游。三子俱来下,左右若川流。

    三子俱来人,高轩映彩旒。三子俱来宴,玉柱击清瓯。

    大妇襞云裘,中妇卷罗帱。少妇多妖艳,花钿系石榴。

    夫君且安坐,欢娱方未周。

    乱后行经吴御亭

    邮亭一回望,

    风尘千里昏。

    青袍异春草,

    白马即吴门。

    獯戎鲠伊洛,

    杂种乱轘辕。

    辇道同关塞,

    王城似太原。

    休明鼎尚重,

    秉礼国犹存。

    殷牖爻虽赜,

    尧城吏转尊。

    泣血悲东走,

    横戈念北奔。

    方凭七庙略,

    誓雪五陵冤。

    人事今如此,

    天道共谁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hsyip.cn/sr/?id=573

分享给朋友: